这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空前壮举。据记载,这一次的远航,有“士卒”二万七千八百余人,包括军队、翻译及各类技师,以及文职随行人员,分别乘坐着“宝船”“马船”“粮船”“坐船”“战船”等,组成庞大的“联合舰队”,从苏州太仓刘家河出长江,途经福建海域,在五虎门即今福建福州闽江口一带进行休整,等候东北季风的到来。然后由福建海域南下,经南海抵达今越南中部的占城。第二年六月,郑和的船队到达今印度尼西亚一带,途经爪哇及苏门答腊的旧港,再经马六甲海峡,进入印度洋,到达锡兰、古里。
“锡兰”即今印度半岛东南、印度洋上的斯里兰卡,中国古籍中曾称之为“狮子国”。“古里”在今印度西南部的科泽科德一带,《宋史·外国传》称其为“南毗”,元代江西航海家汪大渊在《岛夷志略》中称之为“古里佛”,活动在元、明之际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·白图泰口述的《伊本·白图泰游记》称之为“卡里卡特”。“科泽科德”的这个“今名”,以及《伊本·白图泰游记》里的“卡里卡特”,实为翻译成汉文时的转音。
“古里”是古代印度洋上的交通要冲,也是阿拉伯商人和中国商人来往印度洋的中转站。汪大渊乘坐中国船到过“古里佛”;伊本·白图泰则说,自己在“卡里卡特”及马尔代夫一带漂荡的时候,乘上了一艘中国船,到了中国福建的泉州。